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ID:),原文發布于2023年4月1日,原標題為《點外賣遭到“包裝刺客”!消保委發聲》。
你點外賣的時侯
有沒有在乎過外賣“包裝費”?
近來不少網友發貼
自己在點外賣時遭到
“包裝刺客”
高價打包費引指責
據工人晚報報導,3月29日,山西太原消費者張男士反映,她當日通過外賣平臺在某熱賣咖啡店分店買了一杯咖啡,發覺被店家繳納了打包費。“一份13、14元的咖啡,打包費竟要4元,但是送來后那杯咖啡外邊就只有一個塑膠袋。”
針對張男士提出不該交納那么多包裝費的問題外賣平臺,咖啡店工作人員解釋說:“你也看見了,我們有5元店面立減券,平臺還要抽取一部份傭金,不收打包費就虧了。”
3月29日,北京電視臺《新聞透視》欄目也報導了一個“18塊的麻辣燙外賣,包裝要6塊”的案例。
據報導,在楊國福麻辣燙人民廣場店選擇湯底以后,包裝費就弄成了3元,而在添加了一份牛肉后,包裝費便下降了1塊錢,包裝費用又降低了0.4元。
點了5個涼菜,包裝費便漲到5.6元,結算時,實付款18元的一單外賣,僅包裝費便占了總價位的30%以上。而最終,這種涼菜大多盛放到一個塑膠袋包著的包裝盒內。
有外賣商戶表示,“我們沒辦法,我們滿減平臺扣我們20%,之后紅包是我們出,我們還要推廣費,每晚推廣費500塊錢,能做到生意還好點,做不到生意,所以有的店家都倒閉,就是撐不下去,租金又貴,人工又貴。”
消保委發聲
針對外賣包裝重復收費的問題,在相關案例被爆光后,北京市消保委覺得,消費者應當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外賣店家不應當把經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外賣平臺,打悶包繳納包裝費。
3月2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一個案例。案例中,消費者交了兩個打包盒的費用,卻只收到一個。
市場監管部門稱,這些行為構成強制交易行為。經過調處,雙方達成了一致,經營者交納了消費者累計消費的53單里多收的包裝費26.50元。
你也遭到過“外賣包裝刺客”嗎?
監制:夏宇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