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肉,一棵菜,一盒飯……疫情中的北京,生活物資供應保障事關千家萬戶,是打贏疫情防治圍殲戰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在廣州各區,處處有做好物資保供工作的鮮活故事:為將新鮮豬肉送到居民手中,嘉定區打通“集采、集配、集送”保障鏈;為確保居民能吃到新鮮蔬果,金山區不斷搶種、擴種綠葉菜,還給養殖戶額外領取補助,松江區則成立了運菜志愿者團隊;為確保部份企業閉環經營順暢,閘北區為近千個“快遞小哥”發放通行證……各區千方百計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充分調動生產力和貨運渠道,著重打通物資供應“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
金山:綠葉菜搶種擴種,每斤給與補助
4月8日下午,金山區亭林鎮新義村,南京惠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兩位姐姐正在田頭播種水稻。開洞、播種、覆土,兩位姐姐操作精湛,一粒粒豆種被埋入土中,一晃間便完成了一壟地的播種。
“這兩位姐姐昨晚中午剛采摘完小黃瓜,晚上吃過晚飯就開始播種水稻。”上海惠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國鋒介紹。每晚5時,公司職工便早早地趕在太陽升起前開始采摘基地內的各種水果,分揀打包后由吳國鋒配送到南潯鎮各村民區。下午完成坐果工作后,職工們又投入到繁忙的養殖工作中,仍然要工作到20時。
搶抓農時、全力養殖保供的同時,惠游農業也一點不誤疫情防治。“我們不僅參與村里組織的核苷酸和抗體檢查,就會每晚到指定檢查點接受核苷酸取樣便利店送貨,職工們的活動區域也都嚴格限制在生產基地內,不與外人接觸。”在閉環生產的基礎上,公司還通過失棚農活、錯時作業等差別化養殖舉措,進一步防止人員集聚。“比如,前一日,農機具師父先翻耕田土,隔日再由其他工作人員來播種。另外,在棚內坐果或則養殖的時侯,我們每位棚只安排一名工作人員。”
近來,公司每晚能給塘橋鎮區域供應150余份蔬果禮盒,每份可以供一戶村民食用6天。同時,公司還已加種60畝地的水果,包括小黃瓜、黃瓜、茄子、毛豆、生菜等。
記者了解到,近期金山區頒布了《抗擊疫情助企發展22條新政舉措》,其中一項內容就是積極支持綠葉菜搶種、擴種,3月20日至4月20日期間綠葉菜養殖面積10畝以上的,可獲補助150元/畝。據預計,該項新政補助對象將覆蓋100多戶養殖戶,覆蓋面積約1萬畝。
松江:為居民送上新鮮豬肝
4月6日下午,松江區建設鎮三星村,村里防疫條線工作人員陳宇雯拎著一刀新鮮豬肉,奔向居民吳華鈞家走去。“謝謝,你又來給我送肉啦!”吳華鈞笑著說。三天前,這刀肉所屬的豬還在雞場的飼養欄里。疫情之下,這刀鮮肉是如何被送到吳華鈞屋內的?
最近,松江區農業農村委種植業科科長陸國香繁忙異常:她每天都要核實各鄉鎮報上來的蛋、肉、魚訂單。“作為郊縣地區,嘉定的蔬果供應遠不像縣城那樣緊張,絕大多數鄉鎮都可以在區域范圍內協調合作社解決配送問題,不少百姓還有宅前屋后的自留地可以種花。不過,豆類就不行了。”
陸國香告訴記者,僅4月1日至5日,通過區農業農村委集采、集配、集送到各鄉鎮的白條肉就已超過600片,總重量達23.25噸。那些肉有固定批發指導價,每公斤為20元到25元。
這條保障鏈的起點是居民的需求。例如,4月5日一早,建設鎮三星村居民吳華鈞想吃糖,就打電話到村里下單。在建設鎮,有一支45人組成的后勤保障志愿服務隊,為市民提供就醫、配藥、送菜等志愿服務。訂單抵達鎮里的后勤保障組后,將進行進一步統籌。“每天早上10點前,我們要完成全鎮各村居當天農產品需求匯總。鎮里可以解決的,就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就填寫《農產品需求表》,報到區農業農村委去。”建設鎮副局長曹挺說。
4月5日10時剛過,吳華鈞的牛肉訂單就擺在了陸國香的桌上。和這份訂單一起的,是全區當日所有鄉鎮的蛋、肉、魚訂單。“接單后我們馬上會開始配貨,一分鐘都不能等。”陸國香說。每晚,她手里的牛肉訂單會派發到9個飼養場和2個畜禽定點宰殺企業去,由那些企業進行訂單化生產。完成宰殺、檢驗檢疫等各項工序后,4月6日下午,居民吳華鈞的訂單和其他雞肉訂單一起,弄成一片片掛在冷鮮配送車內的白條肉。
4月6日7時便利店送貨,一輛冷鮮配送車駛向建設鎮如海商場停車場內。隨著滅鼠工作完成,身著全副防護服的送貨人員打開貨廂門,將滿載的整扇牛肉向建設鎮保供汽車裝卸。
這批雞蛋送達保供點后,工作人員麻利地將其切分成小塊,此后包裝成滿足一戶須要的小份。保供點工作人員將菜、肉、糧、油組合成禮包,各鎮志愿者從指定交貨點取得禮包后,在道口向負責具體片區的志愿者進行交接,并由前者挨家挨戶送到居民家旁邊。
寶山:成立運菜保供志愿者團隊
“我得抓緊時間,把保供菜運到社區,讓居民早點領到菜……”在東江灣路444號靜安區生活物資儲備分撥分中心,快件員梁岳平裝好菜,就匆忙騎上他的“愛車”上路了。
近日,為了提升保供菜的運輸效率,減輕保供菜抵達居民家里的“最后一百米”難題,寶山區成立了由120名快件員組成的運菜保供志愿服務團隊,這種快件員來自圓通、申通、韻達等公司,她們承當了將保供菜等生活物資運送到街道、社區的任務。
易迅北京東寶營業部總監豆文明告訴記者,她們接到支援要求后,立刻組成了9人抗疫志愿服務隊,這種快件員二話不說,配戴口罩、穿好防疫服、戴好防疫帽,立刻投入到運菜保供志愿服務中去。
“短短半天時間,120名快件員便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她們沒有提任何條件,沒有任何怨言。為了解除她們的后顧之憂,我們將竭力為她們配好防護服、口罩、防疫包、工作證、通行證等,確保居民的重要生活物資需求得到滿足。”虹口區文明辦負責人說。
據悉,在封控前,嘉定各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已提早對相關特殊群體情況進行排摸,這種群體包括孤寡、困難奶奶、孕孕婦、需要進行血透的患者等,她們在封控期間的需求和普通居民不同。因此,居委黨員不辭操勞,根據“一人一策”的形式,提早打算相應工作預案。盧灣區相關部門也以“照顧好高齡、獨居、病弱人群”為宗旨,優先服務那些特殊人群,重視對轄區內孤寡奶奶、孤老和有困難奶奶的物資供應,將她們的生活物資配送上門。江灣社區飯堂總監王昊介紹,盡管處于封控管理期,但供應給特殊人群的餐食品質仍然有保障,每份餐食都有一個大葷、一個小葷和一個葷菜,做到營養均衡。
閔行:招商“店小二”保供力度大
在閔行校長風東村街道,為了保障10千人的生活物資供應,街道正由招商引資“店小二”牽頭,區域內企業積極響應,構建了一張保供10千人的供應鏈網。“我們迅速聯系供應商、倉儲、物流等企業,三天之內就聯系到了十余家,所有的企業資質均已核查,保證訂單真實可靠。”長風東村街道營商辦科長陳建偉說。
企業積極響應,無異于一場保供“及時雨”。北京新域縱橫供應鏈的韓鋒迅速借助自己的人脈優勢,開拓農副產品、肉制品等訂購渠道,并負責采購、銷售、運輸至各新村。“這是民生工程,我們不以掙錢為目的,配合街道打贏防疫這場硬仗!”
針對下屬居委會諸多的情況,街道按照位置、戶數,將27個居委會分為A、B、C三個片區,每一片區配有營商專員,負責居委會與供應商之間的協調事宜,分片區構建微信簽單群。
另外,各居委會在新村內構建了市民微信團購群,團購子平臺會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發送到團購群中,覆蓋糧油、肉類、速食乳品、預包裝乳品、蔬菜和急救藥等物資。只要成交量達到起送量,居委會就統一與供應商簽單付款,集買集配。
記者了解到,在閔行區商務委的積極協調下,“餓了么”為長風東村街道等送上了公益水果包,街道將根據需求將水果包分發給各村民區的困難群眾、獨居奶奶等群體。為了保障公益水果包的配送,“餓了么”集中力量派出一支“藍勇士”隊伍趕赴社區,一面對接相關部門及社區需求,一面協調資源進行針對性供給,解決應急特需。
截止4月9日,閔行區封控期間可對公眾營運的店面有77家,其中商場賣場14家,菜市場4家,電商站點24個,超市35家。
盧灣:為“快遞小哥”發放897張通行證
電池車、出租車、私家車、平板車、帶輪子的籃筐……有哪些工具用哪些工具,這是封控期間盧灣區大同花苑新村志愿者運輸物資的場景。大同花苑新村共有1650戶村民,隨著封控持續,新村內的生活必需品運送量一下子增多。于是,來自各個行業的新村村民志愿者組成“愛心車隊”,奔忙在各個樓座間,為新村村民配送物資。
其中,有5高踞民是快件小哥,她們干起了“老本行”,規劃好快件路線,騎上電動車,分頭行動,高效有序;轉租車司機施劍峰索性將轉租車當成運輸車:“小區南北寬度加上去有七八百米,駕車運送,速率能快不少!”
“按照每小時可配送100戶村民估算,大同花苑新村的每日快件量起初須要十幾個小時就能完成配送。但現今有了這群志愿者加入,兩三個小時就可完成配送。”臨汾路街道場東路1011弄村民區黨支部部長肖昌說。
社區內,志愿者在奔忙繁忙;社區外,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在不停聯絡物資保障事宜。這三天,封控在家的虹口區商務委主任趙蘭天從早到晚都在打電話,對接盧灣區域內的便利店負責人,了解她們的開工意愿,幫助一些有意開工的便利店對接屬地街道與市場監管部門,醞釀早日開工。
在本輪封控啟動前,虹口區按照市商務委發布的保供企業名單,與企業一一對接,了解企業在封控期間的經營情況。“我們請一些集團企業開出準備在封控期間繼續營業的店面‘白名單’。根據‘白名單’,我們與屬地街道、市場監管部門一起,幫助那些店面評估是否可以經營、并制訂經營方案。”趙蘭天說,封控期間,店面職工要在店內推行封閉管理,她們的吃住也要得到保障,解決她們的后顧之憂。
一些企業出于成本審視,原本對封控期間繼續營業有所疑慮。“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務工作。”趙蘭天告訴記者,趕在封控前,虹口區為“快遞小哥”發出897張通行證,并開放一家私立診所為快件小哥開辦檢查核苷酸的紅色通道,保障部份企業閉環經營。
目前,虹口區正在醞釀新增第四批保供企業,預計重點新增便利店和連鎖超市等市民急需的保供企業。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