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下單,財付通支付,之后你選購的商品都會直接送到家旁邊……這可不是網上消費,而是在傳統商場里購物。面對電商的不斷襲來,傳統店商坐不住了,此次傳統商場玩起了手機支付。近日華聯商廈在太陽宮店開始試點手機支付,只要下載了商場的KOSO手機顧客端,能夠自己掃商品二維碼付錢,用財付通支付,但是商場都會提供送貨服務。
傳統商場為什么會玩起手機支付,療效又到底怎樣,是否會造成傳統零售行業的連鎖反應?
體驗手機掃碼實現“空手購物”
“現在只要下載了顧客端,直接能夠自己掃碼支付,不用再去款臺付錢了。”昨日傍晚6點,記者來到華聯生活商場太陽宮店,盡管店內的客人并不多,但付錢款臺前超市送貨軟件,張忠祥的推廣還是吸引了一圈客戶,一齊嘗試借助手機支付直接付錢。
張忠祥是華聯旗下尚鄰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營運人員,此次華聯商廈推出的手機應用KOSO就是由她們開發并維護的。
這款應用用上去十分簡單,只要通過商場的無線局域網安裝這一手機應用,用自己的手機號注冊,用戶就可以自己成為“收銀員”了。用手機上的攝像頭掃描商品條碼,商品的價錢、名稱都會凸顯下來,點擊加入購物車即可購物,掃完自己所有的欲訂購商品后,點擊付錢,就可以通過自己手機上的財付通完成支付。
“這不但可以讓你之后在商場的任何地方輕松付錢,還可以讓你實現空手購物。”張忠祥介紹,新的手機應用不但省去付錢排隊的時間,就會改變客戶購物形式。
借助這款手機應用,客人逛商場時可以直接掃碼下單,卻不用把商品真的放進實體購物車里,通過手機付錢后,客戶可以選擇自提或是送貨。假如選擇自提,消費者可以先去遛彎、看影片、吃東西,過一段時間再到商場發放自己訂購的商品;假如選擇送貨,商場工作人員會把訂購的商品直接送到家旁邊,和網上購物的流程幾乎一樣。“只要在店面5公里的范圍,我們都可以免費送貨上門。”張忠祥介紹,之后消費者逛商場幾乎可以實現空手進空手出。
使用手機支付軟件后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療效嗎?記者跟隨一位試水的客戶體驗了一把。家住國際村的李男士,今天在華聯太陽宮藥房里選購了30余件商品,包括酒水、飲料、小食品、日用具等多種類型,配送收貨地點選擇在離商場1公里外的國際村新村,從下單完成到收到貨物,共用了不到30分鐘。
“現在我們只有太陽宮店推出了這個應用,但4月1日起,上海所有華聯商廈就會開始推廣這個應用。”華聯商廈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不僅手機支付,華聯推出的這款手機應用還將開通手機購物功能,之后消費通過手機顧客端在家里也能直接下單。
探因應對線上線下市場擠壓
為什么傳統商場會忽然玩起手機支付?“我們主要是降低用戶購物的便利性,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華聯商廈給記者答復非常簡單,有些惜字如金,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華聯此舉顯然是市場壓力下的被動選擇。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傳統商場的銷售狀況就開始下滑。”中國連鎖經營商會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眼下商場正遭到線上、線下的雙重壓力。
線上,易迅、1號店這樣的小型電商平臺上,不但商品種類更多,價錢也相對實惠,配送方面都會將消費者所有購買的商品通過快件貨運直接送到家旁邊,既實惠又便捷。線下,近來一三年,社區的連鎖便利店顯得越來越多超市送貨軟件,電商O2O的體驗店也開到了新村樓下,甚至還出現了像社區001這樣的專門做“代買跑腿”服務的企業,購物體驗上,小型商場也漸漸落后。
據統計,今年全省多數商場銷售額升幅不足5%,酒水、飲料、預包裝乳品、日用具等商品品類的銷售額甚至出現了下降。“華聯跟家樂福、家樂福不一樣,屬于中高檔商場品牌,這類商場遭到線上線下的擠壓更大。”他表示,華聯商廈之所以率先試水手機支付,正是由于急切須要挽留住消費者。
“從現今的情況看,這些購物方式其實可能會分流商場購物人群,卻可以擴大商場幅射范圍。”北京工商學院商業專家洪濤介紹,這些新的消費模式似乎可能將部份線下的消費分流到線起來,卻會提升用戶群體的消費頻度。
展望配送效率面臨考驗
“華聯試水手機支付后,一定會引發連鎖反應,別的商場也會紛紛跟進。”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向記者表示,事實上傳統賣場試水手機支付在美國已有案例,但國外華聯商廈還是第一家。
手機支付大市場雖然已有不少企業關注到,其中既有傳統的零售店商,也有易迅、阿里這樣新興電子商務企業。在今年的“雙12”中,阿里就曾對近場支付這些新消費方式做過實驗。預計在華聯商廈嘗試后,其他企業也會紛紛加入進來。
不過在賴陽看來,這些商業模式還有不少細節之處尚待建立,首先是購物體驗環節,盡管現今客戶可以手機自己付錢,但還須要工作人員進行檢測,這須要商場開辦專門的服務窗口。其次是配送,目前多數商場都沒有專門的貨運送貨人員,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客人使用這些方法購物,商場的貨運配送效率將成為關鍵考驗,消費者不但須要空手購物的消費體驗,也須要快速高效的送貨服務。
上一篇:唯品會JIT管理->管理管理-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