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人在“偷懶”上花費了160億元,比去年增長了70%。其中,90后的“懶人需求”增長最快,增長了82%。因為“懶訴求”不同,所以懶人的文章多種多樣,充滿個性。
最“懶”員工走紅
最近,一個網購平臺的員工因為懶惰成為了網絡名人。作為一個懶惰的產品測試人員,這個員工被懶惰的產品包圍著解放雙手。這個員工的工作原則是:躺著,從來不坐著,從來不動嘴。
不過,這位員工也被網友評為“懶且勤奮”,因為他想一篇篇嘗試分析各種懶文章,洞察用戶的“懶需求”。
有個性畫像的懶人用品
據記者了解,由于“懶人訴求”不同,懶人的供給也多種多樣。“我腰椎間盤突出有問題。我不能總是彎腰適合懶人開的店,但我必須做家務。我選擇‘懶人’不是因為我懶。”北京的消費者陳女士告訴記者:“我買的懶人拖把,不用彎腰就能拖;懶鞋帶可以避免彎腰系鞋帶。”“我和很多同學買了懶人支架,用手機或者平板追劇的時候用。”北京大學生小張說:“不是因為我們懶。用手握著很累,容易造成手腕勞損。人不用抱著電視,但是看手機或者平板比看電視更需要體力。懶人的括號只能抵消額外的體力。”
小張還告訴記者,她經常在和同學去野餐前買懶人燒烤、懶人火鍋之類的東西,因為比傳統的野餐方式更環保、衛生、方便。
忙碌的上班族龔小姐經常買懶人美容產品。“懶人眼線其實是黑色或者其他顏色的眼皮膠帶。只要堅持,就不用畫眼線。”龔小姐說,她還有懶人畫眉卡等省時省力的美容產品。“其實我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化妝。使用這些產品基本上可以‘不走樣’。”
數據顯示,懶人面膜、懶人畫眉神器、懶人卷發棒、懶人眼影等美容產品的增速已經達到150%。
運動產品,顧名思義,應該讓人運動,但是懶人的產品已經滲透到這個領域。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懶人收腹機、懶人脫脂機等懶人運動裝備銷量增長50%以上。
一年“懶消費”160億元
最近發布的《懶人消費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偷懶”上花費了160億元,比去年增長了70%。其中,90后的“懶人需求”增長最快,增長了82%。
最近的統計顯示,全球每小時有20項新發明,一年總共有近18萬項適合懶人開的店,90%,也就是17萬項,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適而設計的,大部分都是普通消費者熟知的“懶人產品”。
雖然懶人產品不是一個正式的品類,也沒有官方的產品或行業標準,但2010年開始興起的這個行業的消費數據卻不容忽視。
據記者了解,全國多地開設的“懶人用品商店”日銷售額可達3000元左右。
涵蓋各種行業產品
其實懶人的產品并不是一個與其他產品完全絕緣的新領域。相反,很多新發明、新產品只要比傳統產品更方便,就可以掛上“懶人”二字。
消費者宋小姐說,遙控器是個懶東西,但當時并沒有出現“懶東西”這個名字。洗衣機也差不多。除了“懶文章”,還有“懶食物”,比如方便面。“但消費者是先入為主的,已經接受了他們的傳統名稱。”宋小姐說。
沒有“最懶”只有“更懶”
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在工作中消耗的能量已經超過4倍,在人際關系中消耗的能量已經超過10倍。被這個世界所累,輕松簡單的生活幾乎成了全世界人的夢想。不管人們有多努力,他們都想回家,做一個完全的“懶人”。快節奏的生活中有很多懶人,所以懶人貨的生意也是異常火爆。
(記者張麗娜)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我們會盡快為您處理。